当前位置:

“敬业园丁”史茂林

编辑:redcloud 2011-07-12 16:00:21
—分享—

  我叫史茂林,1960年2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8年8月在蒿子港镇参加教育工作,1999年调入武陵镇,现在武陵镇王家铺完小工作。

  “给别人以支持是一种施舍,也是一种帮助,得到支持的人就是一种享受;得到享受,要想到回报,就叫做感恩。”这是我多年来做人做事所遵循的一个准则。

  其实,生活中、工作中支持无处不在。那么,感恩回报也就无时不有。我在武陵镇十年来的校长工作历程中,享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所以,觉得要以感恩的心态来真心回报。

  首先,领导的信任就是支持,领导期待良好的回报。

  我自1999年调入武陵镇以来,因学校调整布局工作需要,先后到三滴水村小学、郭家铺小学、红云小学、永兴小学、王家铺小学任职。在调入王家铺之前的五年多时间里,几乎平均每年调动一次。每次调动都是组织、领导的安排。说句实在话,武陵镇的这些农区学校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我认为“既然组织上已经安排,且以小任委之,我觉得组织的信任就是对我的支持。”所以,每到一处,我和同事们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共度难关,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目前,这几所小学已经全部拆并,但是,撤退之前,没有因学校工作不力而给当地领导和群众留下积怨,且每到一校积极消赤减债,没有给中心学校留下任何经济上的麻烦。当时,我觉得平稳过渡,处理好善后工作,就是对组织、对领导的信任最好的回报。

  “如果说对本战线的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予以回报是理所当然的,而地方领导的支持会让你感到不很好地回报将是罪过。”这是我辗转在几所乡间学校担任校长工作期间的深刻体会。

  2002年暑假后,我从红云村小学调入永兴小学当校长。开学前,在朱志庆老师的引导下到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邱业福支书家报到,经过简单的介绍之后,朱老师向支部书书详细地汇报了学校的情况,谈到办学资金的缺口,邱支书当场拍板拨款4000元。临走时支书还叮嘱:年底有困难,村里再拨一点。那些年,武陵镇农区小学流行一首顺口溜:“城里教师鼓囊囊,农区老师响叮当。学校福利没指望,就找村里想点方。”说是“找村里想点方”,其实,我并不是伸手索取,而是村委会主动给予我们学校支持。每逢教师节,村支两委干部主动送去慰问金,还和老师们一起在学校食堂“喝董酒,话教育”,其乐融融;过春节,村里总是设法慰问。礼物虽轻,但情义深重,足见地方领导对教师的尊重,对教育的关心,更可见村、校之间的和谐氛围。

  2005年8月,我调入王家铺小学当校长。在对校园环境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有校门被门口酒店老板把住,对学校的作用有名无实:校道上随意停车,操场上栓驴养鸡;白天里闲人出入无束,夜幕下瘾君子出没无常;我立即向居委会领导反映了情况。居委会领导听了汇报,觉得学校白天不安静,晚上不安全,校门不修好,隐患免不了。当场决定由村里组织人员、拨出资金重建一道校门。从那时起,学校才真正成为独立的院落。2008年,校舍走廊悬挑出现下垂迹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把居委会领导请到现场一起查看险情,分析原因,制定应对措施。现场勘察结束后,居委会设法凑集3万元资金,对校舍三层廊檐进行加固修缮,解除了垮塌隐患。近年搞创建,外墙粉刷又差钱,居委会主任黄玉泉及时筹款、派人予以支持。对学校基础设施修缮高度重视,对人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每年“六·一”儿童节,居委会领导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全员参加学校的庆祝活动,并且拨出足够的活动经费。每年教师节,黄主任总是提前一两天打电话给我,要求学校会计列好清单签好字,节日里送来慰问金。领导的关怀令我更加感激。所以,我经常跟老师们说:“当你享受到支持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如何回报。地方基层领导对学校的工作高度重视,对教师、学生深切关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做到位,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呢?”

  “我是一校之长,大家支持我,我是最大的享受者,那么,也是回报、感恩责任最重大的承受者。”这是我与学校老师一起努力工作的情感纽带。

  十年间,我所任职的五所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老弱病残齐备,整体身体状况极差。工作上需要照顾的多,平时请病假的情况多。因此,每到一所学校,我既是校长,又是教学骨干,还是学校的勤杂工。为了减轻大家的工作压力,多数情况下,除了繁杂的校长工作之外,我都要主动承担六年级的班主任,执教六年级的语文等主要课程。工作多,任务重,时间不够用,常常加班加点,但是从来没有向学校索取过加班费。经常为因病请假的教师代课从来不取代课金。 老师们也都体谅学校的困难,加班也罢,代课也好,不索分文。我从内心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因此,我更觉得校长一职并不是某种权力的象征,而应该是多干实事、为教师排忧解难的职位。 2004年2月,中心学校根据教育局指示,派遣教师到全区边远的乡村小学支教。我所在的永兴小学也有一个派遣名额。按常理,我只需考虑派遣谁去的问题,然而我主动申请支教。同事们觉得校长下乡支教不在理,中心学校领导也不同意。当时,学校8名教师中,年过半百的有4人,且体弱多病,从他们当中挑选下乡支教是不可能的;其余4人年龄与我不相上下,但我又是其中唯一的男性。我便风趣地对大家说:“按照退休制度算起来,我要60岁退休,你们55岁,那么,我就要比你们小五岁了,所以我最年轻,下乡支教非我莫属了。”

  作为校长,如果时时处处真心做人,诚心做事,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你。我就是长期享受这份支持的人。学校副校长王佳容,揽下最重的活,当班主任,教一个班的语文,两个班的英语,外加其他课程,总节次居全校第一。2009年上学期,已到内退之年的女教师顾社云,体谅学校困难,主动请缨继续上岗。在下期开学的第一天上午11点左右,她刚接待完报到的家长和学生,肾结石突然发作,疼痛难忍,汗如雨注,我打“120”急救车将她送到六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副班主任就接到她从医院打来询问学生报到情况的电话。病床前,家人劝她退了算了,学校也计划让她休息。可是,时隔一天,她好像生怕失去这个岗位似的,拖着还很虚弱的身子来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这一干就是一年。我和老师们商量给顾老师一点补偿,她却语重心长地说:“学校这么困难,还谈什么钱,教了一辈子书,我是舍不得放弃!”

  无独有偶。吴士云老师身患脑瘤和严重的糖尿病,本应该全休治疗。但是他看到学校教师编制减少,主动要求为学校后勤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每天早晨带着胰岛针具上班,第一个到学校商店开店迎客。上学期,他只因头部疾患轻度发作到省肿瘤医院治疗请假六天,到县医院做血糖检测请假半天。曾经担任过校长的他深情地对我说:“茂林,学校事情多,你太忙,我只要身体还撑得住,就帮帮你啊!”

  在学校里,肢残的杨泉跃老师,做过开颅手术的杨绍迪老师,另外还有几位年近天命的女教师,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不倒床决不请假。忘我工作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我。

  我作为校长,能够享受这么多同事们的全力支持,还有什么理由谈个人的得失?在这样全力支持我的集体里,我觉得只有自己多做实事,心理上才会平衡。因此,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总是带头吃苦。任职这么多年来,没有享受过一分钱的校长岗位津贴;经常加班加点,从校长日常事务的处理,到政工、后勤工作以及3所幼儿园的管理,由于有一部旧摩托车的方便,包揽了学校所有跑腿的业务,从来不计报酬。

  生活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一个人的责任心应该是全面的。既要有对事业忠诚之心,也要对家庭尽到责任,特别是对老人要倍加珍重,情真意笃。高龄老母生前最后几年罹患帕金森症,挪步、翻身十分艰难,每次回蒿子港探望,母亲最喜欢我为她剪指甲修脚茧。2008年年初,母亲病情渐重,为了治疗和照顾之便,接到家中侍奉。我母亲一生最能吃苦耐劳,肩背上成长了五个弟弟,怀中哺育了五个儿女,膝下带大了七个孙子外孙,所以,尽管老人家肢体疼痛却从不呻吟。一般情况下,母亲夜间上厕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为体谅儿媳,躺在床上侧身都很费时费力的她,有时悄悄地挣扎着起床上厕,令并床而卧的我们夫妻俩全然不知。为了安全起见,后来我们就拉着妈妈的手睡觉。母亲弥留人生的最后两年里,尽管刷牙、洗脸、翻身、挪步都不能自理,但是她老人家却享受到了子孙们对养育之恩的真心回报!

  回报父母,极尽其孝,这是儿女的责任。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作为教师身份的我意义更加深远。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这是我的基本方法。儿女均在大学时入党。大女儿天津工大毕业后,工作出色,成长很快;儿子军校毕业时就已考取读研资格,下连队锻炼了两年,现为军事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作为家长,我享受着儿女成才的喜悦。

  在生活中,我觉得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快乐。在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有位叫聂仁娇的教师调整出队后,凑措经费做小生意谋生,托我找人借了2000元钱。几年后,生意没做好,还患上了绝症。病重期间,我把病人接到家中调养,请人打点滴,为其热情招待前来探视的亲友。几月后,因医治无效,聂老师病故,我连本带息为其偿还了3000元的债务。2000年年初,一邻居两个女儿上高中,开学资金紧张,从百里之外来到武陵镇找我借钱,依照来人要求凑齐500元,解了他人燃眉之急,也没有要他归还。其实,那时我自己卡上工资不足400元,自己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可是囊中羞涩的我慷慨解囊,应人之急,不找托辞。在高中阶段我学过医,加上一些祖传秘方,业余时间有人找我帮忙做些理疗,解除病痛,从来不计一分报酬;家中常备的祖传烧烫灵成了邻居和亲友的家常医药必备品;有时学生中一有烧烫伤,予以免费治疗。

  我在32年的教育教学的历程中,工作成绩得到了同志们、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近十年两次获得区级“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 、2009年9月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2010年3月荣立市级“二等功”,2010年度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信用联社杯‘十佳善德公民’”光荣称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尽职尽责,家庭尽心尽力,做人力求真诚,能够获得亲友、领导的肯定、信任和支持,我深感荣幸。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工作的‘周边环境’对我的支持和感染,我没有理由去计较报酬,没有理由不踏实工作,没有理由不真心回报领导、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别人为我已经付出,我应该加倍奉还。”这就是我做人的准则。

  ‘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鼎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