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善卷逃舜入深山

来源:鼎城政府网 编辑:redcloud 2011-06-07 17:12:27
—分享—

  帝舜南巡在岭南逗留很久,那时南方交趾等国的君主听见了,都纷纷前来参见,或遣代表请求内附。帝舜一一加以抚慰,大家都满意而去。祠过帝尧之后,帝舜见交趾等国既已抚慰,深恐南方气候物类与中土人不宜,遂还辕而北,到了沅水流域,这条路亦是从前帝尧所走过的。帝舜闻知此处有两座山,是黄帝藏书之所(大小酉山,均在湖南沅陵县境),不知洪水之后,有无损坏,打算便道前去探访,于是顺着沅水而下。到处遇见的都是盘瓠的子孙,原来此地离盘瓠石室已不远。帝舜想去看看那石室,不料已走过了头。一日,遇见几个盘瓠子孙,和他们谈谈,颇有礼貌,而且能识中国字,不禁诧异。仔细盘问,才知道是一个姓善的老先生教的,暗想,这姓善的老先生不就是善卷吗!当下就问善老先生住在什么地方。那盘瓠子孙道:“就在前面山上石穴中。”帝舜大喜,就叫盘瓠子孙领道,率同众人,径向前山而来。

  刚到山麓,只见一个老者,白须飘飘,拄着杖,正在那里饱看山色。盘瓠子孙便指给帝舜看道:“善老先生在此地呢。”帝舜即忙上前,向之施礼。善卷丢了杖,亦忙还礼,一面问道:“诸位是何处公侯?莫非就是当今天子吗?”当下伯夷上前介绍。善卷忙向帝舜拱手道:“圣天子驾临,山林生色矣。”帝舜极道仰慕之意,善卷随意谦逊两句,便说道:“帝驾既临,且到寒舍小坐如何?”说罢,拾起杖,拄了先行。帝舜等跟着,转过山坡,崖下已露出一个石穴,穴外有大石十余块,善卷就请舜君臣在石上坐下,并说道:“穴内黑暗,不如在此吧。”帝舜道:“老先生从前遇见先帝的时候,所居似不在此处。”善卷道:“是呀,从前老夫住在这条沅水下流,崇山相近。后来受三苗氏之压迫,挈家远遁海滨,居住多年。洪水平后,三苗远窜,老夫仍归故里。数年来,无可消遣,忽然想起黄帝轩辕氏曾有书数千册,藏于此山。老夫耄矣,还想借秉烛之光,稍稍增进点学问,因此又住到这里来。”帝舜道:“某此来亦想访求黄帝遗书,不想就在此地。”善卷道:“此地名叫小酉山,藏书不多,大酉山在此地东南十里,所藏非常之富,可惜现在已是零落无几了。”帝舜忙问何以零落,善卷叹口气道:“三苗之政,是今而非古,凡是中国的古法,他们都认为是废物,不合时宜的,所以对于那些藏书自然不去注意,不去保护了。那些人民又失于教育,不知公德,来此看书的人,名曰研究古籍,实则形同窃盗,自然逐渐化为乌有。后来三苗既亡,那些盘瓠的子孙又繁衍到此地来,他们更不知古书为何物,拿去劈柴、烧火,任意糟蹋,因此黄帝所藏竟是无几了。”

  帝舜君臣听了,均连连叹息。善卷又道:“幸亏此山较为偏僻,尚多留存。老夫到此之后,遇见人民来此观书的,都以‘公德’二字和他们细讲。对那盘瓠子孙,更和他们说明古书之可宝,不可毁弃,又教他们识字,以便读书,近来居然好得多。”帝舜道:“老先生盛德感人,在先帝时已经著闻,如今又复如此,真可佩服。”善卷道:“区区之力,何足称道!不过老夫的意思,穷而在下,亦不能肥遁自甘,抱独善其身之宗旨。觉世牖民,遇有可以尽我绵力的地方,必须尽的。”帝舜听了,益发敬佩。又谈了一回,帝舜便要将天下让给善卷。善卷笑道:“从前唐尧氏有天下的时候,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现在帝盛为衣裳之服,以炫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起矣。老夫立于宇宙之间,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秋收敛,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请帝不要提起这话了。”帝舜被他抢白一顿,不觉惭愧,但见他说得真切,也不再言。当下就和善卷到石穴翻阅了一回书籍,时已不早,告辞而行。善卷送到山下,待帝舜行后,深恐他再来纠缠,遂弃了小酉山的石穴,向南方乱山之中而去,不知其所终。现在湖南辰溪县西南有善卷墓,想来他死于此处,就葬于此处。

来源:鼎城政府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鼎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