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善卷命子堵决口

来源:鼎城政府网 编辑:redcloud 2011-06-07 17:11:45
—分享—

  尧帝继位后,部落和睦,人们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十二年的春天,尧帝南巡,乘竹筏顺江而下,来到云梦大泽西岸,见岸边桃红柳绿,繁花似锦,水面鹅鸭成群,林间鸟飞犬吠,田畦间牛耕人欢,歌声阵阵,尧帝欣喜万分,赞叹不已,真仙景也,真仙境也!

  尧帝悠然登岸,边赏景边打听,得知此景并非天成,而是枉人山的善卷先生教导开启百姓与之辛勤经营的结果。尧帝激动不已,是夜难寐。翌日天刚放亮,尧帝便叫醒羲叔及亲随,轻筏简从向枉人山划去。筏靠枉渚,将登枉人山,只见山坡上有几间低矮茅屋,山上一讲坛边有人在谈笑风生,间或传来阵阵鼓瑟之声。尧帝径直来到坛边,有一年约五旬、气宇潇洒之人放下鼓瑟,趋前施礼道:“草野山人,不知帝驾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几句寒暄后善卷便邀尧帝去屋中叙谈,俩人从当前的民风,谈到三苗的收顺治理,从读圣贤书,谈到行圣贤礼,从政治谈到人的德行,善卷一席话,说得尧帝直点头称是,连竖大拇指赞许,当即要拜善卷为师,善卷怎么也不接受,但经不住尧帝的再三恳求,又有羲叔等再三劝说,善卷方依承了。

  尧帝每日必到善卷处请教,有时垂钓江边,有时共登山顶,有时同耕田间,有时枉水泛舟,有时同床共眠,总觉日日有新的收获,对部落的管理,对百姓的治理,对三苗的策略,都在与善卷的交谈中有了更好的办法。转眼间几月光阴已过,尧帝一日早起正欲前往善卷茅屋,外面传来大司徒的奏报,考监明病重,都中群医束手无策,要巫咸速回,并请帝也无事即速归。父子情深,又难舍善卷,尧帝便邀善卷一同入都,善卷执意不肯,尧帝就把善卷所居之山和地,全封赐给了善卷,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后来人们便把尧帝暂栖之地称尧天坪,尧帝所封之地称善卷垸,所赐之山称善卷山。

  有了尧帝的封赐,善卷部落生活更加甜美和睦,人丁兴旺。善卷也有了几个儿女,大儿子叫善曲,二儿子叫善德,三儿子叫善直,也有人说叫善实,或许是“直”、“实”音近的缘故吧。善卷为了改善族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便组织族人,在河滩上修筑堤坝以防水患。

  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大雨好像比赛似的,一天比一天下得猛烈,沅水河里的水也一天比一天涨得更高,已有河水从大堤的低处漫入院内。善卷带着几个儿子和院内的男人们都上堤守护。一天中午时分,天空中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天好似穿了底,将雨水全倾倒下来,江面波浪滔天,恶浪汹涌而来,把北面的大堤撕开了一道口子,江水饿狼般涌向垸内,老人孩子哭声震天。两边守堤的人群直奔决口处,此刻的善卷见浪越来越大,决口越来越宽,情急之时准备跳入决口,用身体挡住急流,被紧随其后的人拉住了,头发也拉掉了不少。善卷见善德在旁急得直跳,便大喊一声:“善德,快跳下去,堵住决口。”善德二话没说就跳了下去,两边的人见善德跳进了决口,也一个接一个地跳入激流中,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口中高喊着。说也奇怪,不一会儿风停了,雨也住了,江面的浪也小了。其他的人砍来树木竹子,搬来木板岩石,决口也被堵住了。

  当人们上得堤来,准备回家时,却发现善德和先前跳入决口的几个人不见了。只见善卷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垸中不断地流泪。族人的家园、财产、春粮保住了,可善卷和几位老人却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几天过后,涌入院内的水慢慢退完了,族人们终于在离大堤决口二里之远的一个小山丘找到了善德和几位青年人的尸体,族人随即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有人说这是老龙作怪,决定把善卷的儿子和几位年轻人一同葬在龙舌嘴,这或许也就是龙舌嘴多墓的原因之一吧。后来人们便把那山丘称之为二里岗,把善卷落泪处称之为三滴水,把枉人山称之为善德山,善卷命子堵决口的事迹也传为了历史佳话。

来源:鼎城政府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鼎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