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草坪镇中学开学第一课:不忘“农耕文化 ” 倍加惜粮节粮

作者:彭君 编辑:redcloud 2020-09-01 19:50:00
—分享—

  鼎城区草坪镇中学将“开学第一课”搬到“农耕博物馆”中,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更加爱惜节约粮食。

  走进位于三角堆村的农耕博物馆,一件件泛黄古旧的农具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约150平方米的展室内,摆满了人力打谷机、清秕谷与糠的风车、翻田用的犁耙、下雨天穿的蓑衣、旧时女子出嫁挑嫁妆的生笼、手工纺车等各种老物件。穿梭其中,孩子们渴望而新奇地推开历史之门,时而驻足,屏息观看,若有所思;时而对着某件展品如获至宝,赞叹不已,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村党总支书记陈良凯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些传统农耕用具的用法、农耕社会的发展变迁等农耕文化。

  【现场】鼎城区草坪镇三角堆村党总支书记 陈良凯

  以前农民非常辛苦,晒谷要看老天爷,靠天吃饭,一遇到下雨,谷子就淋湿了,就发霉了,质量也不高,现在我们通过机械化设备分拣、烘烤之后,24小时就可以把水分全部烘干,就能直接保存。

  随后,孩子们三-五人分为一组,轮流体验了传统的 “风车车谷”,用簸箕将谷子倒入漏斗,手转动摇柄,联动风车叶子产生风力,精谷、秕谷和灰尘被逐级分离。一上午的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到了劳作艰辛,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坚定了从自身做起,爱粮惜粮的决心,他们还将成为各自家庭的“小小监督员”,引导父母一起爱粮惜粮、杜绝餐饮浪费,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

  【同期】鼎城区草坪镇中学初一新生 阳欣怡

  我在这么热的天气下摇几下都觉得很累,农民伯伯还要种粮、收粮,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近些年,随着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大范围普及,年代久远的农耕老物件逐渐被遗忘丢弃,大多都默默待在农户家的猪圈、仓库或场地上。三年前,陈良凯产生留住本土农耕文化的念头,于是走遍全村上门“寻宝”,村民们对此都十分支持,纷纷将自家老物件无偿提供,在废弃的房屋原址上,建立了这个农耕博物馆,除了农业生产的工具,还有生活中的器具,约300多件,最老的物件有400多年历史,这些老物件诉说着时代变迁、农耕故事,成为当地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宝库”。

作者:彭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鼎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