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日暖,稻菽丰盈,在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里,村民戴庆凡和戴宏父子俩正驾驶着自家的收割机,加紧收割晚稻。一老一少两代农人,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也见证着科技让农业生产改变了模样。
【现场】我们现在就是尽量地要把稻桩留低一点点,因为一些后发出来的稻子,不是在上面,它是在中间,我们尽量地把割台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低个十来公分这样。
看到父亲作业的田块稻桩留的略高,部分水稻收割不到,戴宏让父亲尝试把割刀调低,降低粮食损耗。这段时间,家里的480亩晚稻陆续成熟,得益于良好的管护,两季下来亩产能达到2400斤。父子俩每天都早出晚归,戴宏主要负责农机操作和维修,戴庆凡则负责稻谷运输和售卖,这也是父子俩搭档种田的第10年。
【同期】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 戴宏 我们全程采用的都是机械化作业,从我们的科学选种到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今年我们晚稻的实际测产也达到了1200多斤,对于我们种粮大户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58岁的戴庆凡,和田块儿打了40多年交道,一开始家中只有5亩薄田,而且分布零散、弯曲不平,全靠人工拉犁耙地、肩挑手提,一年到头在田里忙活,也才刚刚满足一家人的口粮。
【同期】戴宏父亲 戴庆凡 我那时候就是牛一脚,人一脚, 耕作就是锄地、种、插,都是人工,收的时候也是打谷机脚踩的,一年插双季,插了还要交公粮,把国家的除了之后,自己就真的只有一点吃的。
2016年,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为广大承包户吃下了“长效定心丸”。2016年, 在外务工的戴宏主动返乡跟父亲一起种田,想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种田上。但第一次使用无人植保机施肥时,父子俩就有了分歧。父亲认为施肥要埋足底肥,戴宏则认为,要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补充叶面肥。
【同期】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 戴宏 利用水稻的每个关键节点,我们去给它撒施叶面肥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更多的是科学的方法。
老一代有老一代的经验,少一代有少一代的智慧。父子俩划定了“三八线”,各自守好责任田。当年,戴宏的水稻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产量比父亲的田亩均高出100多斤。
【同期】戴宏父亲 戴庆凡 这个除虫、除草的经验,我才刚刚摸索出来,科技方面还是要年轻人,还是要靠戴宏,在经验方面,管理方面就还是我。
这几年,戴宏陆续新添置了旋耕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还可以给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再加上各种种粮补贴,父子俩一年的收入超过60万元。明年,戴庆凡想尝试“稻鸭共生”模式,生产不打农药的稻鸭米。戴宏想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实现无人化,父子俩一起耕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同期】戴宏父亲 戴庆凡 我对这个土地还是有感情,那确实是这样,我这辈子也是种田,我的宗旨就是田插多也好,插少也好,就是要插好,田插好了才能有钱赚。
【同期】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 戴宏 政策也越来越好,我们种粮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在未来,我还想扩大种植面积,发展农业产业,带领更多的种粮大户一起致富增收。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