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的村道串起家家户户,一座座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一片片绿意盎然的产业基地孕育希望——走进港中坪村,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到文明乡风浸润心田,这个小村庄的变化写在百姓舒展的眉梢上,融进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里。
漫步港中坪村,一条条硬化路面如脉络般延伸,道路两侧绿植红花相映成趣。这样的村道已成为村里的"标配",见证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步伐。一年来,该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完成道路硬化5公里,安装了200盏太阳能路灯,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全覆盖。随着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现场】鼎城融媒记者 蒋小涵 (敲门) 哎,姐姐,你家这么漂亮我可以进来参观一下吗?
走进村民周婷家小院,一个精心打理的"微花园"映入眼帘。金银花、风车茉莉、映山红、金钱草等各式花卉错落有致地装点着院子的每个角落。
【现场】鼎城融媒记者 蒋小涵 除了您家这样,村里基本上也这样吗?
【现场】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 周婷 这里每家每户都喜欢种花,也是一种爱好吧,每家每户都种了蛮多的。
周婷告诉记者,以前忙着种地糊口,现在有闲心种花养草了,这样的日子才算是过得滋润。如今在港中坪,像这样花团锦簇的农家小院已不鲜见,村民们用鲜花装点生活,成为了美丽乡村最生动的注脚。
变化不止于此。村民戴冬元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部,闲暇时还当起了“乡村主播”,用抖音记录村史馆的乡愁记忆、古法榨油的非遗技艺。受她的影响,女儿也返乡当起导游,带着游客领略田园诗意。母亲用镜头记录乡愁,女儿用脚步丈量家乡,两代人的“新农活”,生动诠释着这个村庄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转变。
【现场】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 戴冬元 村里的变化可就大了,现在小田也改大田了,前面一片风景也是很漂亮的,沟渠都已经疏通了,在这里又建了个驿馆,这里有仿古作坊,有擂茶,有榨的手工菜籽油,还有打白糖,儿时的味道。
港中坪村的蓬勃发展正成为游子返乡的“强磁场”。走进村办企业常盛电子厂,33岁的段勇在智能化生产线前专注调试设备。这位曾辗转广州、深圳务工10年的技术工,去年与妻子一同返乡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也不比外地打工差,段勇对现状很是满意。目前该厂吸纳本村劳动力30余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占比达70%。
【现场】鼎城融媒记者 蒋小涵 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现场】港中坪村村民 段勇 一个月能(挣)四五千,五六千也有,我和我老婆两个人一个月八九千,一万块钱的样子。现在这个生活比外面很好了,很开心了。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港中坪村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全村组组户户铺上了水泥路,电网升级改造全部覆盖,自来水通户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都达到100%。在硬件提质与软件增效的双轮驱动下,村庄人居环境实现迭代升级,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2024年港中坪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38万元提高到2.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5万元增加至45万元。
【同期】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总支书记 段德喜 我们条件改善之后,(带来的好处)是方方面面的,第一是产业突破口,我们抓产业,二就是以农业带动旅游业,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