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段德喜:感恩奋进 抓好粮食生产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芳 2025-03-28 09:00:36
—分享—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曾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带领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荣登央视《中国梦·家国情》舞台的“当家人”段德喜,今春又立军令状:要让每粒稻谷都变成致富金钥匙。从央视演播厅到田间地头,这位洞庭粮仓的明星村“守门人”如何带领乡亲们续写“种粮致富”新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4年立冬刚过,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家的屋场上却暖意融融。段德喜召集的"粮事恳谈会"上,种粮大户、村民代表与村支两委班子围坐共商,来年的水稻该怎么种,还有哪些困难,如何靠种粮致富,大伙儿畅所欲言。

【现场: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如果遇到风调雨顺,种田确实还是能赚到钱,如果遇到干旱,种田就没有保证。】

【现场: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段德云:就是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田不集中,东一块西一块,就浪费时间。】

【现场: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梁宋桂:我们一些田都给大户插了,我们一些老人干什么去?打工又没人要了。】

种粮大户戴宏的“天时焦虑”、段德云的“田块烦恼”、梁宋桂老人的“就业困惑”,这些民生关切就是支部工作的方向,在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后,段德喜的一番话,打消了大伙的顾虑,也让农户们种田底气和信心更足了。

【现场: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总支书记:段德喜:各级领导关注我们这里,我们村支两委也一定会把这些事情都会解决好,请大家放心,2025年还要仰仗大家把田种好,多打粮食。】

【现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

早春三月,谢家铺镇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接近尾声,实现了减地块、增面积、强科技三提升,585块零散田块通过田埂合并,不仅整合为163块方正大田,更实现农田面积从4000亩到4200亩的提升;新建的7眼30米深的机井与清淤加固的沟港渠道、骨干山塘使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大幅提升;除此之外,5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也建好了。借助科技的加持,谢家铺镇正以“亩均革命”诠释现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同期: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 戴宏: 我们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的升级,让我们种田越来越轻松,我相信今年有科技的加持和我们村支两委的支持,我们的种粮收入会越来越高。】

自项目去年12月破土动工之日起,段德喜便开启了"以田为家"的工作模式。从矛盾调解到质量监管,从进度把控到资源调配,事无巨细地统筹着田间地头的每项工作。

【现场: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总支书记 段德喜:像(机耕道与田块)这个地方都不算陡的,你看那个(田块)就太陡了,(农机)下去就会陷到田里,搞都搞不起来,那这个(问题),是否让边上(斜坡)延伸点,或者(机耕道)矮一个缺口不行吗?这里都不算陡,你看那个。】

【谢家铺镇港中坪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施工方:该搞的,该修的,我们都修好。】

面对土地流转后留守老人的增收难题,村里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修建了以乡愁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村史馆、传承非遗技艺的古法酿造工坊、配备智能农机具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这些设施通过"集体经济+企业运营+村民入股"模式实现联动发展,不仅打造出集文化体验、农耕研学、特色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更建立起"保底分红+岗位工资+技能补贴"的多维增收机制。

春分时节,港中坪大棚育苗基地内青翠欲滴、新绿破土,精心管护的秧苗舒展嫩叶,在暖阳下茁壮生长,孕育着丰收希望。

【记者出镜(李采霏):村支书,去年您在央视的大舞台上向全国观众推介了港中坪村的大米,今天,你在育秧大棚里有什么新的感慨?】

【同期: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总支书记:段德喜: 我认为就是两个感受,一个重、一个轻。重呢,是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身上的担子就是如何把粮食种好,种好粮,让种田大户有钱赚;轻的呢,我们的(种粮)基础条件改善了,不是靠天吃饭了,营造了我们这么好的环境。】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鼎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