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春耕时节,鼎城区引进无人驾驶插秧机、物联网系统、智慧农业平台等新机具、新科技,让数字成为“新农具”,织就“智慧”春景。
在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的这片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插秧机正来回穿行,快速栽插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这台无人驾驶插秧机搭载中联“智驾”系统,遍布机身的摄像头和感应装置,让它能自主完成自动行进、转弯掉头、插植部自动升降等作业内容,实现水稻插秧的行距、株距与深度的厘米级精准控制,操作起来比田间老把式还稳当。一个作业季能省近万元人力成本,又为后期的田间管理和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同期】中联重科农机种植平台研发工程师 王云辉 我们看到是有一个白色的控制器,这是我们的大脑,摄像头是我们的眼睛,会控制我们的方向盘,插植部,会接收到我们的卫星信号,他会实时知道我们在哪里,接下来要往哪里走。
位于石公桥镇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的这座12000平方米的育秧工厂,单次可育近7万盘秧苗,满足1500亩大田的栽插。工厂内配备的全自动育秧生产线1小时可以育2000个秧盘,经密室催芽后,秧苗可以直接乘坐钢架轨道精准的到达指定区域,省去了不少人力成本。不仅如此,工厂内还安装了物联网监测系统,数个摄像头就是“智慧哨兵”,能24小时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苗情信息、病虫害发生等情况,实时将数据传向“云端”,农户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手机等终端就能一览无余,更好的判断墒情、管理作物。
【同期】鼎城区石公桥镇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 肖龙 根据我们掌握的这些情况,来进行精准的农事操作,农业科技不断地发展,我们种田应该是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高效。
今年,鼎城区计划种植早稻面积60万亩.当地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投入2100台(套)农机具助力春耕生产,推广新型绿色环保农机具500台(套),其中无人驾驶、精准播种机等智慧农机达到40%以上;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现代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新农机驰骋在田间,新农人耕出“智慧田”,为粮食稳产增产注入新质生产力。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芳